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+ 《Linux内核分析》MOOC课程http://mooc.study.163.com/course/USTC-1000029000
1、理解进程上下文的切换机制,以及与中断上下文切换的关系
用户态进程它在用户的时候,它没法直接调用schedule(),因为schedule是个内核函数,而且它也不是一个系统调用,没法直接调用它,只能间接的调用它,间接的调用schedule()的时机就是中断处理过程
对于用户态进程,它要从当前运行中的进程切换出去的话,那么它就必须要进入中断,这个中断是一般中断,进入中断后才会有一个可能会发生进程调度的时机,所以一般的用户态进程只能被动调度
[内核线程]可以直接调用schedule()进行进程切换,也可以在中断处理过程中进行调度,也就是说内核线程作为一类的特殊的进程可以主动调度,也可以被动调度;
用户态进程无法实现主动调度,仅能通过陷入内核态后的某个时机点进行调度,即在中断处理过程中进行调度。
进程的调度时机与进程的切换
操作系统原理中介绍了大量进程调度算法,这些算法从实现的角度看仅仅是从运行队列中选择一个新进程,选择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策略而已。
对于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机制,反而是进程的调度时机与进程的切换机制更为关键。
进程调度的时机
-
中断处理过程(包括时钟中断、I/O中断、系统调用和异常)中,直接调用schedule(),或者返回用户态时根据need_resched标记调用schedule();
-
内核线程可以直接调用schedule()进行进程切换,也可以在中断处理过程中进行调度,也就是说内核线程作为一类的特殊的进程可以主动调度,也可以被动调度;
-
用户态进程无法实现主动调度,仅能通过陷入内核态后的某个时机点进行调度,即在中断处理过程中进行调度。
进程的切换
-
为了控制进程的执行,内核必须有能力挂起正在CPU上执行的进程,并恢复以前挂起的某个进程的执行,这叫做进程切换、任务切换、上下文切换;
-
挂起正在CPU上执行的进程,与中断时保存现场是不同的,中断前后是在同一个进程上下文中,只是由用户态转向内核态执行;
-
进程上下文包含了进程执行需要的所有信息
-
用户地址空间:包括程序代码,数据,用户堆栈等
-
控制信息:进程描述符,内核堆栈等
-
硬件上下文(注意中断也要保存硬件上下文只是保存的方法不同)
-
-
schedule()函数选择一个新的进程来运行,并调用context_switch进行上下文的切换,这个宏调用switch_to来进行关键上下文切换
-
switch_to利用了prev和next两个参数:prev指向当前进程,next指向被调度的进程
-
2、通过实验,gdb跟踪分析一个schedule()函数
实验过程截图:
3、分析switch_to中的汇编代码
schedule()函数选择一个新的进程来运行,并调用context_switch进行上下文的切换,这个宏调用switch_to来进行关键上下文切换
分析汇编代码:
*next = pick_next_task(rq, prev);//进程调度算法都封装这个函数内部
*context_switch(rq, prev, next);//进程上下文切换
*switch_to利用了prev和next两个参数:prev指向当前进程,next指向被调度的进程
asm volatile("pushfl\n\t" \
43 "pushl %�p\n\t" \将当前进程的堆栈基址压栈
44 "movl %%esp,%[prev_sp]\n\t" \把当前的栈顶保存起来,保存到 thread.sp
45 "movl %[next_sp],%%esp\n\t" \把下个进程的栈顶放到esp寄存器里面
(44、45完成了内核堆栈的切换)
46 "movl $1f,%[prev_ip]\n\t" \保存当前进程的eip
47 "pushl %[next_ip]\n\t" \将下一个进程的起点压到堆栈中来
next进程的栈顶就是它的起点
48 __switch_canary \
49 "jmp __switch_to\n" \
(46-49使用的都是next进程堆栈,但还是在prev进程中执行)
50 "1:\t" \开始执行next进程的第一条指令
51 "popl %�p\n\t" \pop的原因是因为next进程作为prev进程是曾经push过
52 "popfl\n"
进程的切换:
(1)为了控制进程的执行,内核必须有能力挂起正在CPU上执行的进程,并恢复以前挂起的某个进程的执行,这叫做进程切换、任务切换、上下文切换;
(2)挂起正在CPU上执行的进程,与中断时保存现场是不同的,中断前后是在同一个进程上下文中,只是由用户态转向内核态执行;
(3)进程上下文包含了进程执行需要的所有信息
用户地址空间:包括程序代码,数据,用户堆栈等
控制信息:进程描述符,内核堆栈等
硬件上下文(注意中断也要保存硬件上下文只是保存的方法不同)
三、实验总结
通过本次实验,我理解了进程的调度时机、switch_to及对应的堆栈状态等。其中,重点理解的:
Linux系统的一般执行过程分两种情况:
最一般的情况:正在运行的用户态进程X切换到运行用户态进程Y的过程
-
正在运行的用户态进程X
-
发生中断——save cs:eip/esp/eflags(current) to kernel stack,then load cs:eip(entry of a specific ISR) and ss:esp(point to kernel stack).
-
SAVE_ALL //保存现场
-
中断处理过程中或中断返回前调用了schedule(),其中的switch_to做了关键的进程上下文切换
-
标号1之后开始运行用户态进程Y(这里Y曾经通过以上步骤被切换出去过因此可以从标号1继续执行)
-
restore_all //恢复现场
-
iret - pop cs:eip/ss:esp/eflags from kernel stack
-
继续运行用户态进程Y